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二零零九年将是最严峻的一年,其困难表现在消费减少:
一、由于因金融海啸的影响,国际性的大银行不是倒闭就是被「国有化」或形同「国有化」。打开报纸,企业倒闭、裁员、冻薪甚至是减薪,负面消息比比皆是,令许多员工都有「危机感」,大大地影响消费意欲,令零售生意明显减少。
二、进出口减少,企业的定单下降。
中国的出口十一月下降百分之二点二,十二月下降百分之二点八,一月下降百分之十七点五。进口数字是十一月下降百分之十八,十二月下降百分之二十一点三,一月更急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三点一。由于进口数字中包括来料加工的原材料,可见未来几个月的出口,一定也大受影响。
三、失业人员上升影响消费。
中国失业人口二零零八年第四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八百八十六万人,比第三季度末增加五十六万人;第四季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百分之四点二,比上年第三季度末上升零点二个百分点。香港失业人口由零八年十月的十三万一千八百人,上升至零九年一月的十五万七千七百人,三个月人数共增加二万五千九百人;而失业率则由零八年十月的百分之三点五升至零九年一月的百分之四点六,三个月上升了一点一个百分点。
面对经济的寒冬,我们的布署应该是:
坚定信心,临危不乱
温家宝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说过:「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信心、坚定信心,我们才能在危机到来之时,不会「胡思乱想」,不会「盲目乱动」。保持镇定,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制定相对的「防寒」措施,才是应付「危机」有效方法。
制定保守的目标和预算
面对失业率的大幅度攀升,负面消息经常出现,肯定会影响消费意欲,因此务必狠下功夫,面对现实,调整年度的目标与预算。
因为经营零售之道,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存货」,「存货」的多少在于订立目标是否准确?采购是否准确?若目标定得过高,将直接影响存货;要清存货,只有靠减价;减价则影响毛利百分比和金额,直接影响利润;利润减少影响奖金及未来投资。可见一子之错,影响全盘。
另外,在策略上,乐观的年头应用进取的方案,而困难的年头则应该用保守的方案。保守的方案包括目标定得低一点、价格便宜一点、行动要快一点。
积极出击,互相配合
首先,要供货商的配合,各主要负责人务必抽出时间约会主要供货商的老板,与他们交换市场信息以及本集团应付困难的策略,只要供货商的老板明白我们的做法,才肯与我们同舟共济,共渡时艰。在困难时期,哪一个团队定的目标清晰、预计准确、决心够狠、行动够快?哪一个团队才能安然渡过难关。
全员参与
「做好本份工作」是危机中最实在、最有效的态度,其中最主要就是要养成「主动」的工作习惯。人天生有惰性,如何克服「惰性」?在每天中、每件事中去克服「惰性」,依然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份。因此,养成「主动」找事做,而不是等事做。每天必须问自己有什么事情要做?有什么尚未完成?必须尽快把它办好,并且要设有日记簿提醒自己,要办和未办的工作。认真做到每天检讨、每星期检讨的作风,养成没有完成当天的工作就不下班,没有完成本星期的工作就不放假的习惯。只有这样,日积月累,自己就会成为一个能帮上忙的员工、能承担责任的员工、能交付任务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能称之「有用」,才能称之「人才」。
加强团结
众所周知,「团结」才有力量,要做到「团结」,其要点在于建立「团结」的意识。如果没有「团结」之心,何来达到「团结」呢?
其次是由自己做起,不存有损「团结」之心、不讲有损「团结」之话、不做有损「团结」之事,实行「三不」。尽量做到「多替别人设想之心、多讲有利团结之话、多做有利团结之事」。
每一天、每一件事思考时,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日以继夜、年年月月,日子有功,就会有效果。
我们既然走在一起,同坐一条船,是「同舟共济」好呢?还是「互相指摘」、「互相埋怨」好呢?是「互相包容」、「互相忍让」好呢?还是「争名夺利」、「玩弄权谋」好呢?是「双羸」或是「多羸」好呢?还是「你输我羸」或「一羸多输」好呢? 另外,达致团结的其中一个方法是「求同存异」。在一个团体里,存有不同的观点、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必然的。如何才能统一思想?「求同存异」是其中一个方法。遇到不同的意见,通过沟通、讨论,把能够达到共识的主意先做、快做,把不同意见的东西放一放、摆一摆,迟一步才做;如果不能推迟,可以分口岸去执行,让事实说话。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我们能尊重现实,实事求是,问题一定能够改善的。
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由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学会多看别人优点、少看别人缺点,才能包容、才能忍让。学习「求同存异」,就能处理好前进中问题。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能逐步达致「团结」,有了「团结」,就能产生「力量」,有了「力量」,就能应付和解决问题。